周末读围城心得体会

悦读网-读书,分享!

周末读围城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2021-05-12 01:03:4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一部经典之作,这是一部以调侃的语调来极力讽刺人生的笑面悲剧,“围城”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么一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围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关于周末读围城心得体会1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苏文纨

人人都在一座围城之中,并且无法逃脱他的束缚。书中男主人公方鸿渐与苏文纨、唐晓芙、孙柔嘉产生的感情纠纷,一次次因自己的懦弱,刚张开嘴,却又欲言又止。自己却毫不知情,自己挣一步步落入孙柔嘉所设计的圈套,最终自食恶果。感情这座美丽的城池,曾使方鸿渐无限向往,但进入之后,却又无奈与城中的无聊。当他离开自己所在的大学时,迎来的却是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责任等许许多多构成的混杂的围城,使他感觉力不从心,似乎自己正在被一股力量操控着,只能无奈的面对各种生活的压力,却又无法冲破。唯独他对唐晓芙的追求,能看出他似乎有一点想冲破命运囚牢的思想,剩下的只有他对命运的屈服和软弱无能而已。

书中另一位男角色也希望能够进入苏文纨这座围城,他就是赵辛楣,可却又无法离开结婚生子这座城池。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围城,都只是为了一个面子,但也没有人能够冲破城墙,呼吸到城外的新鲜空气,最终只能等待这些封建思想和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

《围城》这部小说,凝聚了钱钟书本人对社会腐败,人们思想封建,老人迂腐,学生傲气的感叹。人生就是一座最大的围城,没有人能够逃脱他的束缚,所有人必定在冰冷的城墙下度完一生,既然无法逃脱命运的控制,那么就看你在城墙下活的是否快乐,生活是否精彩。那些想冲破城墙的人,只会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关于周末读围城心得体会2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部经典之作,是部读起来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的语言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更事者怅然若失的内容,《围城》,用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围城“一词取自书中才女苏文纨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书中的各种人物,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他们的婚姻、事业、乃至整个人生都活在一个”围城“中,他们永远也逃不出这”围城“给予的束缚和磨砺。

《围城》主要描写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作为讽刺小说,它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方鸿渐“这一人物形象。

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点不容置疑。可就像如今世上的很多年青人一样,他是一个带着玩世不恭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有自己道德底线的知识分子。然而正是这种奇特的性格造成了他的第一圈”围城“,事实上,这圈”围城“也是在包裹着方鸿渐的所有”围城“中最大最紧的一个。后来不论方鸿渐怎样试图冲破其它”围城“,这最外圈的”性格“却始终紧紧围困着他。

性格决定命运,方鸿渐的这种性格使他买了个假学位,一个多灾多难的假学位。搞笑的是,方鸿渐到底还装成了个知识分子,在买之前居然还问了问自己的良心。他向自己的良心辩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用他自己的话讲:”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问心无愧。“说谎就说谎嘛,欺骗就是欺骗呗,说完了还要讲良心就变得不伦不类了。既然要讲良心,干脆不买学位了;既然不讲良心,干嘛把学位藏着?方鸿渐,买文凭时,希望自己的学位能光宗耀祖;买了文凭,又觉有损道德,对不起自己。

方鸿渐陷入了烦恼中,他不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亦或是今天的时代,只有两种人能够混得好。一种是真正大写的人,他们有独特的才能,有高尚的情操,他们因他们的才能与品德而受人尊敬。另一种人,也就是小人,毫无做人底线,利用各种伎俩,走旁门左道,坑蒙拐骗时,让自己对假象都深信不疑,他们是真没有一点良心。

但从古至今,社会上更多的人,正像是方鸿渐的翻版,有那么一点良知,又有那么一点点虚荣。他们处处想做小人,又不得不处处提防小人。他们对世道的艰险心知肚明,可既没有好好接纳它,又没有去努力改变它。正如余秋雨先生写的那样:”有不少人,就整体而言不能算是小人,但在特定的情势与境遇下,灵魂深处也悄然渗透出一点小人情绪。“好比方鸿渐在三闾大学任教时,千方百计去打听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讨回自己的公道一样。

我当然不想让大家变成小人,也不想让大家继续如方鸿渐一样继续混混噩噩地活着。为什么我们不从现在起改变自己,摆脱小人的阴影,走出身旁的围城,做个真正大写的人呢?

关于周末读围城心得体会3

今天,我读完了由我国著名作家钱钟书的成名作《围城》。这本书文笔优美,写作手法较多,点点滴滴都令人回味。

《围城》这本书主要讲了:”冒牌“博士方鸿渐从国外回国,不料被同船而行的苏小姐所追求。后来,方鸿渐绞尽脑汁地切断了与苏小姐的情谊,才与原来是情敌,现在却是朋友的赵辛楣一起外出找工作。途中,方鸿渐认识了孙小姐,三人一起到一家国立大学当教授。慢慢地,方鸿渐对孙小姐产生了好感,经过数年努力,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不料结婚以后,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最后在一次次争吵中两人终于分手。

在《围城》这本书里,写作手法就如同满天的星点般,数也数不清。有比喻、拟人、夸张等许多手法,十分轻松幽默,让人读起来忍俊不禁。

尤其是这几句:”谁知道从冷盘到咖啡,没有一样东西可口:上来的汤是冷的,冰激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录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的中国人的脸。“更是令人啧啧称奇,也很值得我们去认真摘抄,细细品味。

在细细消化优美词句时,我也十分佩服钱钟书老先生的写作能力。读着《围城》这本书,会觉得这本书衔接得很巧妙、周到,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在行云流水中,《围城》就读完了。

看过《围城》后,我学到了很多写作手法,对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它对我意义重大。

关于周末读围城心得体会4

《围城》堪称中国近代小说中的经典,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方鸿渐在欧洲游学后,回到中国后发生的事。方鸿渐,书本的主人公,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游手好闲,荒废学业,混了几年后,什么收获也没有,方鸿渐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就从骗子手里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的文凭,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

在回来的船上被留学生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在他到达上海后,在死去的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里任职。此时,方鸿渐获得了大学同学苏文纨的喜爱,但又与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在苏文纨、唐晓芙二人之间,并且在那段期间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也被赵辛楣当做情敌,后来,在方鸿渐最终与苏文纨、唐晓芙二人感情结束后,苏文纨嫁给了诗人曹元朗,而赵辛楣也明白方鸿渐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鸿渐成为了好友。那时方鸿渐也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后,方鸿渐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在三闾大学里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又一场的纠纷,排挤,竞争,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在结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

方鸿渐在报社工作,薪水很低,于是打算应赵辛楣邀请去重庆谋职。这时孙柔嘉请她姑母给方鸿渐找了一份高薪的工作,但方鸿渐觉得孙柔嘉和她姑母在贬损自己的人格,动手打了孙柔嘉,孙柔嘉愤然离家而走。方鸿渐回到空荡荡的家里,心里一片茫然无措,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声音“当、当……”中结束。

《围城》一书中作者用幽默的文笔使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跃然纸上。有人说,方渐鸿是作者本人的影子,但无论是真是假,方渐鸿这个人物作者描写得非常到位。作者的笔墨幽默,常以幽默的语言讽刺嘲弄一些社会现象,使人读起来通俗易懂。

关于周末读围城心得体会5

去年暑假,我就看过电视剧围城,当时还是被里面的一些情节吸引了,引起了我读围城原著的好奇心,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手头也没有这本书。直到这个暑假,我从朋友那里借来这本书后,才慢慢读着。

读了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了。方鸿渐这个人,在钱钟书的笔下似乎是一个除了会点舞文弄墨、缺有百般缺点、一无是处的人。他的文凭是买来的,志大才疏、胸无点墨、性格软弱又好强要面子。在和朋友的交往中,表现出假装清高、不通人情世故,有时还很虚伪。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给了我深深的印象。他做事小心、对爱情执着,有时候往往透着一些可爱。

在学业上,出国留学的他居然没有取得文凭,他居然花钱买张假的,这里就体现出他的可爱来。既然作假,国内又很难被查出,自己却还是担惊受怕,怕被发现。好像是一个

偷吃了蜂蜜的孩子,怕被母亲发现。

在爱情上,方鸿渐也透出他的可爱来。他同事和三个女性交往,既爱这个,又喜欢那个。后来结婚后,居然发出谈恋爱无用的感慨。事业上,方鸿渐是不得志的。处处是别人的棋子,可是方鸿渐却无奈接受,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没有放弃,表现出坚持的可爱来。

看围成这本书的过程中,里面的幽默、讽刺的用语给了我欢乐;看完后,对主人公方鸿渐的悲剧有深深的感慨。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2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