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目送读后感500字

悦读网-读书,分享!

中学目送读后感500字

读后感500字/2022-08-12 12:04:46

目送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本感悟人生的好书,由我国出名作家龙应台所创作,十分建议录入人生必读书目之一,关于《目送》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学目送读后感500字,欢迎大家来参阅。

目送读后感1

这个暑假,我读了龙应台的《目送》。《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同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读完这本书,我感受颇深,尤其是《目送》《母亲节》这两篇文章,读完后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这些话出自《目送》,读来既令人心酸又无奈。不知从何时起,我们逐渐长大了,也慢慢独立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那个向妈妈撒娇,动不动就问为什么的身影已逐渐远去,换来的是独自寻找答案,一个人作出抉择的背影。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我们承受父母不舍和不放心的目送。但我们从小到大只管着一心离开,从未回头张望过。

在《母亲节》中,龙应台写到“在他们广阔的、全球覆盖的交友网络里,‘母亲’是被他们归入spam(垃圾)或‘资源回收筒’那个类别里去的。”更有安德烈发了一篇“与母亲的经典对话”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看完后,我深深地责备安德烈,怎么可以这样伤母亲的心,但同时,我也反思。自己有时也对母亲的关心和唠叨产生厌倦,虽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有点讨厌,觉得怎么老是说一样的`话,重复又重复。也会有跟安德烈一样的心理,但事后想一想,这是为我们好啊!

14岁的我读这本书或许还不能真正领悟、体会,但我知道,我总会经历的,随着我一次次的蜕变和成长,我会慢慢理解父母的不易和亲人的目送。

目送读后感2

对于龙应台的了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后来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里,满满的都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其中龙应台将对亲人真挚、又很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真实。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因看到父亲为自己担心操劳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龙应台则写了两种背影。一种是目送父亲离开人世,另一种则是看着儿子慢慢长大。渐渐只能远望儿子高大的背影。文章抒发的是一种不舍,却又不得不舍的心情。作者身为人子,身为人母,经历了大半辈子,回首往事,内心泛起点点涟漪。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作者倏地发现当年的小男孩已经长成大人、自己也无法随时随地的陪在儿子身边了,心里有几分落寞。

全文的感情基调有些压抑,语言却十分真诚。如今我们也生活在父母庇护的翅膀下。却未曾报答过什么,小时候我们总自顾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险之路丝毫不艰险,我们去忘了回头看看保护着我们的父母。我们快要在社会中变得独立,在将来又会目送我们的孩子。或许真的像龙应台所说的那样,我们间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中行渐远——记得回头看看关心我们的人。

这本集子里更有作者内心的独白——由这个社会联想到的。对于任何事情的相信与不相信,都没有绝对的说法。说爱国、历史、文明、正义、理想、爱情、海枯石烂的永恒都让人不可相信,揭露出社会的黑暗面后话锋一转,提出: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过去,干可以控制未来。哪些我们不相信的东西其实有他自己的定律。使得文章一下子明朗起来。作者经历了许多、想要教会我们的是超脱的看待这个尘世。的确,有时候需要的是继续往前走,而有时,需要停下来。正如“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这便是我们的生活:相信了便是这样,不相信便非得刨根问底,亲身试验。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绝困难、甚至拒绝生活……

这本书自始而终,像是人生的一个轮回。将人间酸甜苦辣一一尝遍。

目送读后感3

《目送》如同一本日记,记录了生死离别。它充满了忧伤的美丽。这本散文集里面,有着父亲的逝去,母亲变老,子女的分离,朋友的话别,兄弟姐妹的携手同行。这些失败的标示,失落的感觉以及缠绵不舍的感情纠葛,就是“目送”的无奈与凄楚。

关于《目送》的读后感如何写?我想必然要把这本书读好,然后结合社会上的实际,自己人生的生命历程有所感发才能更加显得真挚有可读性。

《目送》的开头可以这样开始:

有些事情,只是一个人去做,但是它关乎的是几个人的心绪。他做成了或者做不成了,都会对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有些人,看起来只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在与众多的人交缠在一起,失去了这份交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看了龙应台的《目送》深深明白,生活是纠缠的,是从生到死的灵魂的交织。

我曾经在车站上等车的时候,看见一对母子牵手走过,我想,等老的变得老了,小的变得壮了,他们仍是如此。曾经见过无数的情侣依偎着走过,我想,等他们都变老了,也许他们的依偎还是那么近。目送,就是这种情感的最真的表释。

在《目送》这本散文集里,我们么看到的是人性的美与善,也看到了人的衰老与脆弱。所以,我们更需要互相把手牵得更紧,把肩膀靠得更近,这样,我们才会有着更强大的力量去迎接那粗粝的风沙和荆棘丛生的人生之路。我们让人生的美放大光环,我们让人生的善更令人心动。

目送读后感4

她有一双温柔的眼,为人母,慈爱地注视孩子,为人子女,关怀地注视父母;她有一颗细致的心,感受大千世界极致细微之处,寻找常人不曾想到的生活大道;她有一支淡如水的笔,却一针见血道破世事百态。

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书是在六年级,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于是便将它束之高阁,庋藏焉。直到这个寒假重新将它取出,细读后忽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住颔首以表赞同。所以,人对大义的理解能力与他的年龄、阅历成正比。

全书里令人影响最深的一句恐怕就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

对其的理解是,每一代人都有他不同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好像一条从宽阔的大道走进岔路。在大道上父母与孩子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一旦走到路口,父母、孩子就不得不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多分一些爱给他们,不要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而心存愧疚。还有一篇令我感想较深的是《狼来了》。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狼是一种残忍而机警的动物,它们总是捕食温顺的小绵羊和可爱的小猪;在>故事“狼来了”中,狼群引得全村人手持锅碗瓢盆扛着锄头扁担欲杀之;更有父母从小告诫孩子“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把你叼了去吃掉”云云。然而事实上,狼并非如此可恶。它们团结合作、共同进退、知恩图报、坚强执着、锲而不舍、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人从小被教授的观念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到特定的情况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早教如此重要。

目送读后感5

读了龙应台所写的《目送》以后,有一些感想,我觉得除了第一篇《目送》和最后一篇《魂归》跟“目送”有些关系,其余都很杂乱,几乎与“目送”没有关系,所以,大致内容我也概括不出来。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他讲的是龙应台目送她的孩子——华安小学到大学,然后作者的父亲住院还有火葬。“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段让人心酸和感动的文字说了:年幼的孩子长大到成人,让她牵挂、让她失落、让她懂得怎么放手。和她父亲的去世,在火葬场最后一次目送他——父亲的时候,明摆她和他的缘分也就终止了。

原来,龙应台的“落寞”与儿子、父亲有关。儿子逐渐得长大,离“我”愈来愈远,机场龙应台目送儿子的背影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直到消失。儿子都不愿意回头看“我”一眼,感到非常失落。当龙应台大学教授的那一天,父亲开车送“我”,但是父亲并没有把“我”送到大学的大门口,而停在侧门的巷边,因为他认为,这种廉价的小货车不是送大学教授的的车子。父亲生病住院,“我”每个礼拜都去看父亲。有一次,龙应台帮父亲清理排泄物,结果让自己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父亲对“我”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愧歉都告诉了“我”:不必追。

在《目送》这本书的第八篇:《母亲节》里,有一段有趣儿的文字,是一些对话,我一边看,一边想,貌似我和母亲也有过这类的的对话……

最让人感动的是最后一篇文章《魂归》,它说了龙应台的父亲死了,村民们说,根据家乡的习俗,儿女不能亲手埋了父母,但是,但是作者——龙应台和她的母亲却说:“最后一次接触父亲的机会,我们不会以任何理由给任何别人代劳。”这一天清晨,“父亲”上山了,当司仪长长地唱“拜──”时,“我”和“我”的母亲深深地跪下,眼泪决堤。

虽然我看得是“电子书”,有一些重复的,我不知道是故意重复还是无意重复的。但是,这“本”《目送》十分感人。虽然我还不是完全理解《目送》,可是,这里面有些路我可能会走,我希望我以后也有一颗感恩和回报的心。

目送读后感6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摘自《目送》

对于父母,总是觉得那是自己坚强的后盾,是自己的避风港,从未想着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他们的依靠。因为初中就开始住校,所以对于家的眷恋也逐渐减少。毕业后,最终也是选择远离家乡的城市工作,过着一年回家两三次的生活。对于这样的生活自己并没有觉得不好,甚至是觉得充满了自由。与家人的联系更多的是电话,可是就是电话联系也是老妈打电话居多。每次与老妈打电话,总觉得老妈很罗嗦,大大小小的琐碎事都要一一报告,自己心情好的时候,或许能静下心听。可是,对此,老妈却乐此不疲。有时候,老妈打电话过来也会哭诉一番,大约是工作的不顺心或者其他一些不开心的事。又或者,老妈打电话过来就一些事情慎重的问我的意见甚至有时希望我能做决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原来我们的位置已经“互换”了。

小的时候,每次放学回家吃饭,我总是饭桌上最后一个吃完的,因为总是在饭桌上不停的说着学校发生的事情,全家只有老妈一个人有耐心听我讲完。遇到委屈也是一样边哭边倾诉。现在的老妈所扮演的角色多么像当年的自己。原来父母也不是一直很强大的,他们也有老去的一天,也有需要向我们倾诉的时候,也有需要依赖我们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做好这样的转换,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可是,我希望能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目送读后感7

眼睛,它明亮又深邃,传达着人类的喜怒哀乐。每一双眼睛放在不同年龄的人身上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样子,从新生儿眼里我们看到的是他对这个位未知世界的渴望;从学生的眼里我们看到的是满满的稚气;从刚成年要进入大好青春年华的人眼里我们看到的是对自由人生的热爱和胆怯;从经历了2/3个世纪的人眼里我们可以看到无尽的沧桑。

老人们因为平常受新闻的影响,总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特别是在子女出远门的时候。也许你不会注意当你离开家的时候,背后有一个坚定的身影目送着你直到消失在他的视线,才会默默转身回去。也许你不会在意这一个微小的举动,但是或许当你看不到那个身影时,又会觉得少了什么。

暑假一般必做的事之一就是旅游,我当然也不例外,那天和爸爸妈妈收拾好行李坐上车,爸爸让我往后看,爷爷又站在那儿。其实我不是不知道,之前也有很多次,不管是外出还是回家,都会发现一个身影在那儿。这些担心也并不只体现在那双眼睛里,出发之前爷爷说看了天气预报,外面有雨,你们要多小心,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就可以体会到满满爱意。因为怕他们老人家在家里担心,所以出去玩的时候,爸爸特意嘱咐我要按时给他们打电话报平安,汇报行程。

每次大伯他们一家从南京回来,爷爷奶奶总会问,到哪儿了,到哪儿了?可以看得出他们内心的焦急,生怕在回来的路上出什么事儿,快要到的时候,就一直站在路口转圈圈,直到看到见远远的车灯在黑夜里闪烁,这才放下心来,转身走向厨房。

透过那双眼睛我感觉到了这份剪不断的.亲情。亲情是伟大的,它有足够的能力驱使一个人为自己的家人“牺牲”;在一个人漂泊无依的时候,它可以给予他动力……

亲人之间无需过多的言语,通过那一双双眼睛,看的懂的人自然会懂。

目送读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 《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 初中《目送》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

★ 《目送》读后感精选6篇500字

★ 《目送》读后感500字

★ 目送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5篇

★ 初中目送读后感600字5篇

★ 目送读后感800字高中作文5篇

★ 目送读后感800字优秀范文5篇

★ 初中目送读后感900字范文5篇

<上一页下一页>
  • Copyright © 2018-2022 悦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个致力于提升广大文学爱好者听、说、读、写、译等能力,掌握更丰富的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