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脫位手法複位方法是什麽?
健康咨詢描述:
我爺爺讓我上網查詢一下關於肩關節脫位手法複位方法,大致了解一下好帶著我叔叔的孩子去醫院治療。
健康問答/443℃/2024-08-02 05:25:17
病情分析、指導意見及優質解答:
你好,肩關節脫位手法複位方法,是指關節麵間失去正常的連接關係。依關節麵錯位的大小又可分為關節全脫位和半脫位,在發生關節脫位的同時,由於暴力的作用,常常伴有關節囊、周圍韌帶及軟組織損傷,甚至可能傷及神經、血管等。關節脫位後,局部會有疼痛、腫脹、壓痛等症狀,關節完全不能活動;出現肢體的軸線發生改變,肢體長度改變等畸形;在X光下可以確診脫位的具體情況及有無骨折發生。另外,肩關節脫位手法複位方法具體如下:脫位後應盡快複位,選擇適當麻醉,使肌肉鬆弛並使複位在無痛下進行。老年人或肌力弱者也可在止痛劑下進行。習慣性脫位可不用麻醉。複位手法要輕柔,禁用粗暴手法以免發生骨折或損傷神經等附加損傷。常用複位手法有三種。(1)足蹬法患者仰臥,術者位於患側,雙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於患側腋窩,兩手用穩定持續的力量牽引,牽引中足跟向外推擠肱骨頭,同時旋轉,內收上臂即可複位。複位時可聽到響聲。(2)科氏法此法在肌肉鬆弛下進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過猛,防止肱骨頸受到過大的扭轉力而發生骨折。手法步驟: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頭肌鬆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續牽引,輕度外展,逐漸將上臂外旋,然後內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線,再內旋上臂,此時即可複位。並可聽到響聲。(3)牽引推拿法傷員仰臥,一助手用布單套住胸廓向健側牽拉,第二助手用布單通過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牽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牽引並外旋內收,三方麵同時徐徐持續牽引。術者用手在腋下將肱骨頭向外推送還納複位。二人也可做牽引複位。複位後肩部即恢複鈍園豐滿的正常外形、腋窩、喙突下或鎖骨下再摸不到脫位的肱骨頭,搭肩試驗變為陰性,X線檢查肱骨頭在正常位置上。如合並肱骨大結節撕脫骨折,因骨折片與肱骨幹間多有骨膜相連,在多數情況下,肩關節脫位複位後撕脫的大結節骨片也隨之複位。複位後處理:肩關節前脫位複位後應將患肢保持在內收內旋位置,腋部放棉墊,再用三角巾,繃帶或石膏固定於胸前,3周後開始逐漸作肩部擺動和旋轉活動,但要防止過度外展、外旋,以防再脫位。後脫位複位後則固定於相反的位置(即外展、外旋和後伸拉)。
(特別聲明: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及藥品推薦,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本站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