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病原是什麽?
健康問答/330℃/2024-09-09 07:46:26
病情分析、指導意見及優質解答:
1933年Andrews等人首先發現流行性感冒病毒有甲、乙、丙三種類型,直徑80~120毫微米,呈球型、絲狀。同型病毒又分為若幹亞型,如甲0、甲1、甲2、甲3……甲型的表麵抗原經常發生變異,變異有兩種形式:抗原漂移(antigen drift),為同一亞型內基因突變產生新毒株,造成流感小流行;抗原轉變(antigen shift),為新毒株的HA和NA與原流行株完全不同,出現新亞型,造成流感的大流行。乙、丙型的抗原性較穩定,較少發生變異,乙型常呈局部流行或散發,丙型僅呈散發,主要侵犯嬰幼兒。流感病毒主要侵入呼吸道,在纖毛柱狀上皮細胞複製,再侵入其它柱狀上皮細胞引起變性、壞死與脫落。病毒一般不進入血液,但其毒素對全身器官有廣泛的毒性作用,臨床上有全身中毒症狀與白細胞減少。少數情況下,病毒也可能進入血液累及全身而引起呼吸道以外的病理改變和臨床征候。體弱多病者易發生流感病毒性肺炎或繼發感染而死亡。
(特別聲明: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及藥品推薦,不作為診斷及醫療依據,本站內容僅供參考!)